在是枝裕和的众多电影作品中,《奇迹》恐怕是被大众相对忽略的一部。作为一部儿童片,它相比于导演的其它作品来说,似乎轻松明快,缺少了几分深刻。虽然理性告诉我们它可能并非是枝裕和最杰出的作品,但却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成为不少观众心中的最爱。
《奇迹》是由JR(日本铁路集团)配合九州新干线开通的活动企划而产生的电影。尽管是一部命题作业,但是枝裕和却将其打造成一份礼物,送给了他的女儿。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女儿三岁时我就想,这个电影是为了十岁时的她而制作的,我想对她说,这世界是如此的精彩,日常生活便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就是枝裕和一贯的叙事风格,他在电影中巧妙地挑选日常生活的细节,将其整合进剧本逻辑之中,让观众看似置身于一股杂乱无章的生活之中,却又不失条理性与深意。这些细节在首尾呼应中显得承重而又显得自然,这样融合了日常的质朴与叙事的深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影片中无孩子们抱怨的火山灰,实际上却是兄弟俩心中对家庭的渴望与对现实接纳的象征。哥哥讨厌鹿儿岛,却不是因为城市本身,而是因为在这里生活的他日复一日地面对着父母离异的事实。而导演没有让孩子直接吐露心声,却巧妙地借由火山灰这一细节,逐渐展示出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
是枝裕和在电影中的叙事手法,既轻巧又深刻。犹如影片中的火山灰那样,表面看似琐屑不计,实则蕴藏着人生与世界的复杂多样性。影片所展现的美好,来自于它的天真而非幼稚,轻盈而非浅显,明朗而非直接。
《奇迹》融合了童年的纯真与成人世界的复杂,撑起了一片独属于成长边缘的天空。成人不再相信奇迹,但孩子们坚信,当两列新干线交汇的那一刻,哪怕许下的愿望并未实现,他们依然维护着希望,因为成长的意义,何尝不是接受世界的美好与不美好,从而体悟人生的奇迹。
而影片中的轻羮,便是这种奇妙边界的一个缩影。航一对外公做的轻羮评价为味道淡,但他渐渐懂得,越嚼越香。成长也就是懂得了这种不够甜蜜、淡淡的味道。所谓的奇迹,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奇迹》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简洁明亮的外表下,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枝裕和导演成功地将一个充满童趣的儿童电影,化作一部展示生活广袤与世界复杂性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