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最热、最受好评的国产剧,非《我的阿勒泰》莫属。此前,该剧入围了戛纳电视剧节,剧集收官后,豆瓣评分更是逐渐攀升到8.8高分,成为年度国产剧的榜首位置。关于该剧优点的讨论已经非常多,而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它将不同民族人物在阿勒泰草原上的生活与爱情,通过情感与景色水乳交融的视听形式展现出来,在缓缓流淌的叙事节奏中充盈着悠长的抒情韵味。
在爱奇艺平台第一时间看完全剧后,我有幸参加了该剧集的“杜比视界 杜比全景声品鉴会”。最初,我的心情是好奇多于兴奋,因为想要知道一部并非以视觉奇观为卖点的散文式剧集,在杜比影院的顶级视听体验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观看了第五集,开场不久,三个女孩清晨作伴参加婚礼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她们在草甸树林中漫步,阳光洒在嫩草、绿树和黄花上,反射出深浅不一的光。耳边传来阿勒泰草原上的风声,仿佛层层包裹住我的耳蜗。那一刻,我完全忘记此前观看的经历,仿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将我带入了北疆之北的阿勒泰草原,亲身体验着剧作家李娟笔下那“狂野的梦”和“山野的风”。
这种全新的沉浸体验来源于复杂而细腻的视听细节设计。通常我们观看剧集时,容易忽略剧中的环境音,但在杜比全景声中,即使是轻风的细微声音也清晰可闻,仿佛拂过我们的发丝和脸颊。那些风声、雨声、鸟鸣声等细腻的声音在不知不觉中包裹住我们的感官,带我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阿勒泰现场。
在映后分享中,主创人员介绍了这种沉浸体验的源头。声音指导谈到:“风在一开始就有了柔软的定调。”拍摄过程中,草原上的大风和强风本是常态,现场的风噪声也很大。然而在剧中,阿勒泰是角色的心灵栖息地和情感滋生地,于是声音指导将硬朗的大风处理成了柔软的轻风,以契合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情绪。
第五集中,有一幕文秀站在远处看到巴太仰面躺在草地上的场景,周围是啃食嫩草的羊群,风从草原上掠过,吹动巴太的头发,文秀的发丝也随风轻轻飘动。风在这里不仅是环境音,更成为了男女主人公情愫流转的媒介。为了达到更加丰富饱满的效果,声音团队特意堆叠了数十条音轨,包括空中的风,拂过树枝的风,掠过牛马羊群的风,吹动嫩草的风,吹向男女主脸颊的风……这些声音层次分明,仿佛从四面八方吹向观众,带来了深入身心的感受。
当然,声音的设计不仅仅是风。雨声、水声、动物声也在细致描摹草原的灵性。比如文秀家的帐篷漏雨场景,最初我只觉得文秀机灵可爱,但在杜比全景声中再次感受时,我清晰地听到了雨水从上而下,滴在帐篷、树梢、草地,甚至塑料袋中的声音。
剧中文秀和朋友们在河边洗衣的场景,同样展现了河水的潺潺声由远及近,随着人物脚步和镜头变化产生的细腻聆听体验。草原上的声音不仅提供了极致的听觉享受,更是在杜比全景声的包裹下,让我们如同置身于阿勒泰的草原。
影视界常说“声画不分家”,杜比全景声将观众从第三视角的“观看”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经历”。与此同时,杜比视界的视觉呈现革新也给了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阿勒泰本身的美景非常丰富,光是色彩就有很多层次。杜比视界精准地还原了这些色彩的微妙变化,使得我们在观看时仿佛眼睛不够用,沉浸在阿勒泰的美丽景色中。
尤其是夜戏中的月色戏,杜比视界的准确还原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置身真实的草原夜晚。再谈到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创新,摄影师和调色师通过杜比技术,不断探索画面艺术化的可能性。剧中的红色调镜头处理,就让观众在情感高潮时体验到了强烈的情绪冲击。
这次观看《我的阿勒泰》杜比版,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杜比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也让我理解了“真实”的更深层含义。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不仅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内容上应用,也正在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成为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美妙体验。
无论是在电视、移动设备,还是汽车中,我们都可以体验到杜比版本的《我的阿勒泰》。这次在理想汽车中的体验,让我感受到阿勒泰的美好在瞬间包裹了我,瞬间忘却喧嚣,沉浸在如梦如幻的草原之中。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不仅是影视创作者的利器,也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小确幸,提升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