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二季已播出至第16集,剧中赖御史被杖毙的场景让不少观众感到震惊。然而,许多早已知晓剧情的观众对此场景并未有太大情绪波动,因为庆帝的行为早已遭受了网友们的猛烈抨击。
一些观众不禁思考,为什么庆帝一定要杀了赖御史?赖御史有没有可能躲过这次劫难?
从范闲和普通百姓的视角来看,赖御史与范闲相互配合默契。起因是范闲欲调查二皇子和长公主李云睿的走私活动,虽然遭到庆帝的拒绝,但范闲并未气馁,改以查贪官的名义掀起波澜,赖御史正是都察院的主要负责人,这一步在实施范闲计划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行动初期,赖御史的表现赢得了观众和范闲的赞许。然而,他依旧是范闲手中的一枚棋子。
范闲一开始把这看作是官场游戏,但当赖御史被庆帝杖毙,一切变得不同。观众和范闲出乎意料地站在弱者一边,然而庆帝一手打破了这种节奏,让他们感到不满。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希望看到公平正义及没有贪污腐败的政局,而在我们眼中,庆帝的行为一次次扼杀了这些希望。然而,从朝堂官员的角度看,赖御史的步步紧逼则显得极为不妥。
在朝堂上,庆帝再三劝阻赖御史停止进一步的弹劾。当赖御史执意重查二皇子和长公主北齐走私一案时,庆帝曾明确表示“不准”。即使陈萍萍和林相等人已默认这个结果,待机而动,赖御史却仍然不依不饶,坚持主张严惩。
庆帝一度给予暗示和明示,也附加了处罚例如二皇子被禁足半年,范闲及范建被罚扣半年俸禄。然而赖御史对此仍不满意,他认为处罚过轻难以服众。
在随后的一系列对峙中,赖御史的坚持激起了广泛的不满,尤其是当赖御史当众挑战庆帝权威时,引发了朝堂上混乱的氛围。作为权力的象征,庆帝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局面,这亦成为了赖御史最终难逃惩罚的决定性原因。
众人面前,赖御史熟练指出权力中枢的缺失,以严苛的态度参了许多人包括陈萍萍及鉴查院,而朝堂运行的稳定和有效性受到了威胁。为此,庆帝不得不出手。赖御史在这个过程中显得愈发激进和孤注一掷,这种行为愈加不可控。
范闲称赖御史“杀疯了”,因为他的行动确实超出了常理。像一匹失控的野马,赖御史在不断冲撞权威的同时,也在逐渐扩大自己的下场。当局者迷,赖御史置高压未卜而妄自为之,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因此,庆帝对赖御史的执行不仅是权力对抗更是一种教训,通过惩处赖御史警示其他百官不要轻举妄动,这些边界的确立对朝堂而言至关重要。赖御史无论如何出色,终究还是逃不开成为范闲计划中的牺牲品命运。
在未来的路途上,如何在权力斗争中保全自身,更需要智慧与策略。范闲通过赖御史的命运洞悉了官场生存法则,也敲响了自身的警钟,而朝堂上的动荡也让百官明白,庆帝的威严不可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