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河北省雄县已被日军入侵长达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雄县的百姓深受日军的烧杀抢夺之苦,敢于反抗的人几乎都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然而,一个意外的消息突然传遍了整个县城:一名寺庙和尚率众抗日,杀死了两个日本兵,并带领几十个和尚逃离县城,与入侵的日军开展了正面斗争。
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这名和尚姓段,名为段克全,从此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段和尚。段克全原本是寺庙中的一名普通和尚,为人和善,已经在寺庙中生活了多年。尽管寺庙不大,但香火还是相当旺盛,来自周边十里八村的香客络绎不绝。这使得段和尚和其他僧人能够温饱无忧,但这一切在日军入侵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随着雄县的沦陷,日军开始在县城和周边村落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寺庙也未能幸免于难。一天,几个日本兵闯入了段和尚所在的寺庙,见什么值钱就抢什么,见什么能吃就吃什么,香客们吓得四散而逃,而和尚们只能瑟瑟发抖地躲在一旁。当日本兵吃饱喝足后,他们却不愿离开,而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庙里的佛像,开始用刺刀刮取佛像表面的镀金。
此时的段和尚忍无可忍,他对佛像有着深厚的敬畏之心。虽然此前一直隐忍,但日本兵对佛像的亵渎彻底激怒了他,他鼓起勇气上前劝阻。段和尚的这一举动立即招致了日本兵的暴力对待,他们用枪托将段和尚打倒在地,并不停地殴打,直到他几乎无法动弹才带着刮下来的金子骂骂咧咧地离去。
日本兵的残暴行为和对寺庙的破坏,彻底激怒了段和尚。他意识到,如果再这样忍下去,自己和寺庙里的其他和尚要么被饿死,要么被迫去当苦力,注定没有好下场。在段和尚的带领下,寺庙内的和尚们决定奋起反抗,他们计划在日军再次到来时给予致命一击。
果然,不久后,尝到甜头的日本兵再次带人来到寺庙,但等待他们的却是段和尚和众僧人的愤怒反击。段和尚带头杀了两个日本兵,抢走了他们的物资和武器,带领和尚们离开县城,从此展开了抗日斗争。这一事件迅速在方圆几十里传开,一些有抗日之心的村民纷纷加入段和尚的队伍,使得这支由和尚组成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
段和尚善于随机应变,他并不会盲目自大,每次敌军来袭,他都会根据敌人的兵力选择是否迎战。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宁愿带队打游击,避开正面冲突。此外,段和尚还会主动出击,攻击小股敌人或敌方运输小队,以此补充必要的物资,在他的英明带领下,这支队伍迅速扩大到300余人,成为当地抗日武装的重要力量。
当时,贺龙了解到了段和尚和其他抗日力量的情况,派遣时任八路军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的余秋里前去与段和尚商谈,希望能够联合抗日。余秋里与段和尚见面时,为表示诚意只带了少数随行人员。而段和尚虽然已经崛起为抗日头领,但心中仍有警惕,决定试探余秋里的胆识。于是,他当着余秋里的面掏出盒子枪,对着一只小鸟一枪击落,表现出自己“不动声色”的应对。
余秋里并未被吓住,反而赞了一句“好枪法”,进一步说明上级是贺龙,希望段和尚加入八路军抗日队伍。段和尚没有立刻答应,但为了表示诚意,同意参观八路军驻地,亲眼见证八路军如何抗击日军。恰巧此时300余日军进攻八路军,余秋里邀请段和尚观战,段和尚见到八路军军纪严明、战术得当,最终大胜,使他深受震撼,决定加入八路军。
在段和尚的影响下,其他两支抗日武装也相继加入,使得当地抗日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抗日形势逐渐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