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思维 实习生王晶璞)7月14日,中国香港籍货船乔治娜希望号(“GEORGINA HOPE”)在黄海海域航行时,成功救援了一艘发生爆炸的韩国籍油船。新京报记者从中国香港海事处获悉,乔治娜希望号共救起了14名外籍船员。
据悉,乔治娜希望号是一艘18万吨级的好望角型大型散货船,船体总长295米,吃水18米,由秦皇岛金腾船务公司管理,船员全部由秦皇岛海昌船务公司派遣。作为此次救援行动的领头人,船长刘通回忆起了这次惊险的经历。
7月14日13时05分,乔治娜希望号在黄海靠近韩国的海域航行时,突然收到韩国籍船只“KEOYOUNG DREAM 3”轮发出的遇险求救报警。当时,两船相距约7海里(约13千米)。不久之后,刘通接到了遇险船只船员的电话,通话中,遇险船员的语气明显充满了慌张和恐惧。“电话中说船只货油舱爆炸,情况十分危险,需要我们立即救助船员。”刘通话音中带着沉重的回忆。
收到求救信号后,刘通立即向公司报告,同时启动应急反应程序,全体船员迅速集合,准备救助设备设施,驶向遇险船只所在位置。然而,海况复杂,视线不佳,这些不利条件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当日13时55分,乔治娜希望号靠近了遇险船只。刘通看到,遇险油船的头部货舱因爆炸鼓起了一个大包,船舶右倾约15度,现场弥漫着汽油味,但未发现明显的油污入海痕迹。乔治娜希望号立即释放救助艇进行救援。救助艇抵达时,发现船身没有明火,船员们穿着橘色的救生衣集中在船只尾部的生活区甲板外围,做好了随时弃船的准备。刘通称,遇险船只属于油化轮,很有可能发生二次爆炸,船舶抵近遇险船时难以操纵,存在碰撞的危险。
经过多次往返,乔治娜希望号终于在全体船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将14名遇险船员全部安全营救上船,全程没有人员受伤,整个救援过程持续1小时18分钟。中国船员为获救的外籍船员准备了食品、水和保暖的毛毯及医疗救助用品,还为遇险船只的韩国船长提供了通讯工具,帮助其与韩国海警取得联系。最终,获救的14名船员被转移至随后赶来的韩国海警救助艇上。
据了解,获救的14名船员中包括2名韩国籍、10名印尼籍以及2名缅甸籍船员。当晚,中国香港海事处向乔治娜希望号船长刘通发去感谢信,信中称赞乔治娜希望号对遇险船只的救援非常出色,并对船长及船员们展现出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救援行动充分展示了中韩两国间的深厚友谊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海员勇敢无畏、专业高效的精神风貌。乔治娜希望号的船员们用行动证明了在危难时刻,中国海员的责任与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