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站正式迎来首班列车,标志着广州的交通网络再添一处重要节点。广州白云站以其独特的“普高城际复合型客站”定位吸引着外界的目光。在诸多人看来,这个定位似乎与潮流背道而驰,因为时下高铁效率高、速度快,已成为现代交通的代表。然而,深究起来,白云站的这一战略定位实则隐藏了深层次的考量。
目前广州现有的铁路站点,如郊区的广州南站,因位置较偏,加剧了市民的出行不便。而在市中心的广州站与广州东站,普速列车运营压力大,需先考虑如何转移普速列车,为高铁改造铺路。在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上,白云站的角色变得尤为关键。它的建立将有效分流广州站与广州东站的普速列车业务,让这两个车站有机会转型升级为高铁站点,实现更高效的运输服务。
这一规划不是一时决定,而是经过长期慎重考虑的结果。早在2016年,各级政府部门就已签署《共建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棠溪站(即广州白云站)作为接发普速列车的站点。《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 (2018-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白云站在广州铁路枢纽中的角色,将其定位为主要的普速客车站之一。
比较北京丰台站的运营模式,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白云站的重要性。丰台站启用后,成为部分北京西站普速列车的新家,这不但缓解了西站和南站的压力,也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广州白云站与广州站的地理距离仅7公里,这使得旅客在改变列车种类时的不便降到最低。
此外,广州站至广州南站的联络线已在今年9月开工建设,一旦完工,将为广深港高铁、广珠城际线带来更便捷的接入。在推进区域经济融合、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白云站将发挥关键作用。
总体来看,广州白云站不仅是广州市交通枢纽升级的关键一环,更是全球交通枢纽战略布局中的新星。其将在凸显普速列车的同时,嵌入城际与高速铁路网,形成更为全面的服务体系,不仅能有效缓解现有铁路站点的运营压力,也将极大地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这座全新开通的站点,预示着广州市”高铁进市区”战略的正式启动,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州铁路枢纽的功能,促进城市更新,并为大湾区的连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