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28日讯,在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等事件的连续爆发,全球安全威胁持续升级。这种局势直接推动了全球军事需求的大幅上升,特别是全球大型军工企业呈现出订单量的剧增。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领军的军工公司积累的订单量已实现飞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在今年上半年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
据英国《金融时报》对洛克希德·马丁、通用电力、波音、韩国韩华宇航、英国BAE Systems等全球15家军工巨头进行的分析显示,到2022年年底,这15家企业所拥有的订单积压总额达到了惊人的7776亿美元。相比较2021年7012亿美元的同类数据,增长率超过了10%,刷新了历史记录。而2023年上半年这些公司积压的订单的总额更是达到了7640亿美元。
这些积压订单的增多,不仅表明了全球各国政府对于军事装备的购买存在强烈的需求,也预示着这些军工公司未来的订单量仍将继续增加。在此趋势的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们也显示出对军事领域的投资热情不减。在过去12个月中,MSCI全球股市基准指数的涨幅是25%,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欧洲斯托克航空航天和国防类股指数的涨幅超过了50%。这样的数据表明,投资者们普遍认为,各国政府对国防开支的提升是长期且稳定的。
另外,俄乌冲突不仅直接加速了军工产出的增长,还推动了政府军费的增加。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2年全球政府军费支出按实际价值计算达到了2.24万亿美元的新高点,增长了3.7%。欧洲各国政府在俄乌冲突之后纷纷签订了新的弹药和坦克采购订单,以此来补充因捐赠乌克兰所耗尽的库存,促使其军费开支呈现了至少30年来最大的同比增长率。
军工行业中的顶尖企业也从中获益颇丰,韩国韩华宇航的新订单增幅尤为显著,其积压订单量从2020年的24亿美元激增到了2022年底的152亿美元。作为韩国最大的军工生产商,得益于与乌克兰相关的大量订单,尤其是来自波兰的订单,韩华宇航的业绩大幅提升。过去两年,韩国的军火出口量因为大量东欧国家的订单而实现了巨幅增长,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2年,韩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九大武器销售国,从2000年的第31位起跃至如此高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积压订单在量上大增,实际上还没有及时转化为企业的收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对全球100家大型军工企业的调查发现,2022年全球武器和军事服务销售收入总计为5970亿美元,与2021年实际收入相比,下降了3.5%。
尽管订单充裕,但由于供应链中断、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许多欧美的防务企业仍然难以大规模提升产能。如Agency Partners的分析师Nick Cunningham所述,政府的国防政策制定、预算编制和订单下达过程很长,因此即使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将近两年的时间,其影响也仅限于订单增长,并未真正反映在收入上。未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响应的加快,军工企业的订单有望持续转化为实际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