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9日,一则关于男网红在福建省的游神活动中模仿当地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赵世子神明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争议。该男网红在游神过程中置身赵世子神明行列之前,不仅接受了民众的朝拜,而且一再地抗拒了现场管理者的驱赶。此举激起了当地群众的愤怒,同时也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福建省的游神活动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此种民俗包含着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每年春节期间,“咚咚过年”的欢乐盛况吸引着大量信徒及游客。游神是一种表达对诸神尊敬的活动,其中包含着对祖传文化的传承与对神明的供奉,这对福建人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游神活动中,各路神明通常会被请出庙宇,走访附近村镇,接受信众的膜拜和祭祀。在这样一个庄严的背景下,男网红的举动显然是对当地文化的不敬,也破坏了传统庆祝活动的神圣氛围。在场的信徒和参与者认为这不仅是对信仰的冒犯,更是对整个民族文化的不尊重。
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该网红因其不当行为被大量网友强烈抨击,事件因而登上了热搜榜。部分网友在愤怒之余,还对该网红的社交账号进行了投诉,最终导致该账号转为私密设置,以此作为对其不尊重传统文化行为的报复。
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维护,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任何关于文化传承的不当表现都可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议论。而这起事件特别凸显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失。当个人的追求变成一种不分场合、不顾后果的炫耀时,就容易侵犯到公共利益,尤其是在当下这种文化多元共融的环境下更须谨慎。
民俗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每个人都应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和守护者,而非破坏者。希望通过这次事件,人们能加强文化保护意识,尊重并严肃对待每一种文化传统,让这些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