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以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纷呈的宫廷斗争令观众津津乐道。剧中的梅长苏,以其超凡脱俗的智慧和深沉的计谋,成功地操弄了诸多人物,其中不乏靖王和誉王这样的权力核心。然而,究竟这两位王爷谁更容易受骗?观众第一印象或许会认为是嘉靖王,因为他给人直率、容易相信人的感觉;而誉王则机智敏锐,似乎更难以被愚弄。但事实上,经过细致的分析和剧情重看,不难发现,其实誉王才是梅长苏手中更好操纵的棋子。
救霓凰事件凸显了两位王爷对待梅长苏建议的不同反应。靖王虽然起初对梅长苏的意图表示怀疑,但后来却因动情而沦为棋子,这本质上是出于他对霓凰的情感而非单纯的信任。他隐瞒自己的猜疑,乃是为了霓凰能受益,是出于他的个人愿望,而不是天真地完全信任梅长苏。
相比之下,誉王被“麒麟才子”这一形象所迷惑,他没有靖王那样的直觉和独立判断,而是轻信梅长苏的每一项建议,认为这些都是有利于他的夺嫡之路。例如,在霓凰被陷害一事上,誉王简单直接地执行梅长苏的建议,未曾有过深思熟虑或怀疑,他被盖上了梅长苏的光环,而未能看穿操纵事实的真相。
当太子的私房因火药爆炸而影响无辜时,靖王直面梅长苏,表达了质疑,并在稍后澄清之后有所歉意,显示了他的直接性格和理智判断。而誉王在梅长苏的操作下,并未展现出多大的思辨,似乎一直处于被动跟随的状态,没有深入探究利益背后的真相。
此外,对于梅长苏的真实身份,靖王内心充满疑问,但因为他知难而退,将疑虑深埋心底,暗自观察,既不轻信也不自暴自弃。反观誉王,他虽然拥有一定的眼光和决策能力,但是在对人的判断方面显得略为幼稚,容易被他人言辞所引导。先是轻信秦般弱,又全然信任梅长苏,最终成为别人棋局中的牺牲品。
总的来说,靖王并非容易上当受骗之人,他选择服从梅长苏的建议,是因为考虑到了自己的利益,临时的被动接受成为了必要的权衡。而誉王则是一个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缺乏深度思考的角色。走向悬崖边缘的,不是靖王,而是深陷迷雾中的誉王。在《琅琊榜》的宫廷漩涡中,看似精明的誉王才是真正被操纵的棋子,而靖王在情感与理智间寻求平衡的做法或许更加成熟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