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和空军近期联手完成了勇敢而又戏剧性的深海解救行动,展现了他们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及军事能力。去年12月14日,一艘马耳他籍货船“鲁恩”号在距离索马里约240公里的海域被海盗劫持,成为近年来该地区海盗首次成功获得的战利品。这艘货船被劫后一直被控制在索马里,直到海盗试图将其转向公海时,其行踪被印度海军捕获。
随即,印度海军出动了“加尔各答”号驱逐舰和“苏德巴拉”号巡逻舰对船只进行跟踪监视。海盗们发现自己被追踪后,不顾一切地向印军开火,甚至击落了一架用于侦察的小型无人机。在印军持续监视下,海盗的行动越发慌乱,时局对印度越发有利。
为了确保任务的精准执行和成功率,印度海军接着派遣了一架P-8I反潜巡逻机和一架无人侦察机。继而,印度空军动用了一架美制C-17大型运输机,精准空投橡皮突击艇,以及印度海军陆战队的精锐突击队员。经过横跨约2600公里的飞行,C-17到达执行地点,并成功投放了两艘橡皮艇及突击队员到海域。
战略上的空投让印度海军陆战队员完美协同空降后,迅速驾舟靠近“鲁恩”号,他们迅捷地完成了“人艇结合”行动。对于彻底无备的海盗而言,这场海空联合奔袭无异于灾难。最终在此次决定性的一击下,35名海盗则纷纷投降,整个行动圆满成功,货船上的17名船员也得以安全解救。
这一事件在印度媒体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报道中不仅颂赞印军在三军联合行动中的出色表现,更刻意强调了其对高技能、高强度任务的完美执行。时局之外的观察者却对印军此番行动的刻意性感到疑惑。对于一群仅装备轻武器的海盗,印军似乎动用了过多的先进装备,包括C-17大型运输机和P-8I反潜巡逻机等。
《欧亚时报》的评论更是让这次行动蒙上一层战略色彩。文章暗示,印军此举是在向中国展示其在印度洋的霸权地位,通过高调的海空行动,表达对中国的力量示威。尽管印度军事策略和战术的展示无疑吸引了眼球,但长期以来在这片海域进行的护航与反海盗行动并非印军独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自2008年以来,已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了超过1600批次的护航任务。这些历史悠久的护航经验无声地见证了真正有效的海军力量,正如古人所言,在战略沉默中透露着最深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