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经常会发生老师忙于学术研究及教学工作,无暇顾及每一个细节,因此一些琐碎小事通常会交由手下的学生处理。科研项目资金的申请工作便是其中之一,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会由导师的研究生来完成。
按理说,资金申请应当格外谨慎,项目经费通常是数额庞大的,需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仔细的申报。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些疏忽大意的学生,在注重细节的科研道路上留下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近日,一位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囧事,竟然为导师的科研项目申请了区区3元人民币,这一切的嬉笑尴尬在视频中得到了展现,引来网友一阵哄笑。
这位男生在视频中吐槽说,本以为自己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申请时无可挑剔,谁知一个单位的小错误,让他陷入了尴尬之境,3元人民币对于科研项目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连项目文档打印的费用都无法覆盖。视频发布后,反响颇大,有网友觉得他居然还能笑出声,真是太豁达了。对于网友的一个劲儿吐槽,男生解释称在拍视频之前已经向导师道歉,并表示自己能够嬉皮笑脸,是因为意识到错误后及时更正,并未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愚蠢感到不可思议,纳闷之后的一种紧张反应。
在视频的最终,男生的室友也加入了调侃大军,幸亏学校发现及时,否则可能还要让男生掏出29997元来补足申请。这件小事的经历虽然结果无妨,却也是带着搞笑的意味提醒大家,在进行类似的任务时应该多加留意,避免出现这样的纰漏。
不过在评论区,一些网友的反应更加有趣。有人戏称如果自己出资这3元,最后的科研成果能不能加上自己的名字,还有网友大方表示出6元,希望研究成果上能有自己一份。更有网友以导师的语气打趣地疑惑,这3元“巨款”应该如何运用。
而更多笑料的是,有两位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申请历险记。一位湖北的网友称,在他们学校的科研管理系统中,货币单位是万元不是元,他的导师一笔带过误填写30000,结果被学校科研处退回,因为申请了3亿元。另一位云南的网友也有相似的境遇,由于自己未留意到单位是万,一不小心申请了10000万,折合成了一个亿。
众人对于这位申请3元经费的“卧龙”学生已经够乐了,这两位申请上亿经费的则无疑是“凤雏”,展现了一幅科研申请中的笑话拼图。不过,乐虽乐了,这样的故事也在提醒我们在申请科研经费时,必须格外注意系统的货币单位,是元还是万元,一个小小的单位差错,可能便会贻笑大方。
虽说学校出于程序会退回重新审查,但这个过程可能会给人留下粗心大意的印象,有时甚至会受到导师的责备。如果由于疏忽导致资金不足,后续的处理会更加棘手。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细心仔细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一些错误可能无法挽回,给人留下遗憾。
作为研究生,无论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还是埋头于学术研究中,认真严谨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实现理想的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