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灿烂的她》中,观众期待着被感动,期待在黑暗的影院里体验人性的温度和光照。然而,影片幕后仿佛有不成文的规定,弦乐起才准演员和观众哭泣。在这部讲述祖孙情深的影片里,煽情成为了标配,却未能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反而让观众感觉受到了情感敲诈。
剧情描述了父亲去世后,母亲再婚,可怜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一次意外的迷失导致她们分离了长达12年。重逢后,奶奶供孙女上学读书,女孩努力追梦,互相援救的暖心场面,最终却不得不面对奶奶阿尔兹海默症的悲剧。这样的故事线聚焦在家族情感,但经手处理后,却留下了“泪水自来水”和“制式化”的评论。
如是戏剧性转折频频而来,观众却觉得难以代入,导致剧情的天然感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逻辑的失真和生硬。“剧情降智”一词成了对这部电影的形容,表现在其片中逃脱和欺诈的情节中,配角也常常显得毫无必要地突兀。
女主角们的演绩亦在同一尺度上受到检验。惠英红与刘浩存,两位本可扛起一片情感天空的女演员,却被套路化的表演所束缚,且刘浩存的稚嫩与惠英红的习惯性演法让人觉得生津。特别是惠英红,在努力塑造渔村奶奶角色的过程中,因普通话发音与表演的浮夸而时常跳戏。
电影《灿烂的她》在票房上的表现尚可,但这似乎并不能掩饰催泪电影市场的颓势。过去催泪电影以爱情为主,携着“感动就是胜利”的口号取得了一时的成功,而现今,当催泪变得琐碎且被无限复制时,观众的审美疲劳也随之而来。
过于显眼的营销策略在网络上泛滥,加上社会情绪的日益多样和成熟,观众越发需要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而不是简单的悲伤。有影评人认为,真正的悲剧不是表面的伤痛,而是关于命运的深刻反思。体现在电影上,就是那些在剧烈情感共鸣后还能让人回味的作品。
在面对如此市场环境时,创作者们需要寻求新的突破。比如韩延导演的作品,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情感交易,而是向观众展示了更为复杂和真实的人性和生活。或许,这些探讨深层社会问题的影片会变成新的催泪风尚,让观众在感动之余,更多地思考与生活的联系。
辛苦制作电影的创作者们需要记取这样一个教训:剧烈的情感冲击需要建立在真情实意的基础上,而不是只有催泪炸弹能解决的一切。真正的情感共鸣,是无法通过刻意策划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