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3月29日,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奥本海默》在日本上映。这部记录“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生平的传记片,因涉及敏感的二战历史议题,在日本公映仍旧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片中围绕美国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事件的叙述,引发了美日网友激烈的“口水战”。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部分日本观众对《奥本海默》表现广岛和长崎的轰炸场景及原子弹受害者的描写不满,认为画面与叙述皆不够深入。一名日本大学生提及看到影片中人物对原子弹测试成功的庆贺感到极为不适。此外,许多看过电影的日本观众也表达了对整体叙事框架的不满,认为电影偏袒了美国,忽视了日本受害者的声音。
美国沃克斯网站的报道显示,争议并不仅限于日本国内。随着争议升温,一些美国网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回击日本网友的立场,认为他们忽略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多国犯下的罪行,只强调自身的受害者身份。这一论战引发了对日本侵华日军731部队恶行的再次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二战后,美国和日本政府均以不同方式面对历史。据报道,日本政府在强调自身为战争受害者的同时,很少涉及侵略他国的历史。至于美国,据英国《独立报》网站报道,美国政府一直明确表示不对核爆投放向日本正式道歉,这也是奥巴马首位访问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时并未道歉的原因之一。
单纯的批评与辩护似乎难以平息双方的论战。有的日本网友开始针对美国政府过去的行为进行反击,提出美国在战后曾保护731部队日本战犯免于追责。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一些网民试图以“折中”的言论来安抚争斗,提议只要日本政府针对自己军队在南京和其他地区的暴行道歉,美国政府就应对原子弹投放表示歉意。
《奥本海默》虽然是一部反战电影,无意中却成为了论战的焦点,暴露了全球对于历史记忆的分歧和矛盾。分析人士指出,清晰的历史观念与对过去事件的正确理解尤为重要,而历史亦不应被任何人基于个人利益篡改。在纪念与反思中前进,维护和平与稳定的责任,共同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才是《奥本海默》最应带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