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城市,十年前的一起凶杀案悄然发生。被害人是一名舞女,先被人捅伤,然后遭到掐死,尸体落在了自己的汽车后座。案发时,除了一个摩托车手和一位折了手的母亲外,无人目睹了这一过程。警方调查眼看就要定案,却在最后发生了意外:那名摩托车手从天台坠下,似乎意味着还有大局未明。
深一步的调查揭开了隐藏在平凡日常背后的罪恶——一对夫妇,正是他们联手施下毒手。这对夫妻因为被舞女威胁,索要高达百万的赎金,已答应支付三十万元后又被勒索余下的七十万元。面对如同无底洞般的利欲熏心,他们选择了彻底的沉默——杀人灭口。
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犯罪方案:妻子早就假意骨折并绑上绷带,绷带中隐藏凶器;作案后,又假意把手真的打断,以此蒙蔽警方的视线。原来,一切过程竟然都已被策划得天衣无缝。
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我们得知,这背后还有一个更为血泪交织的故事。原来,这位丈夫因为贪赌欠下高额赌债,不得不屈服于高利贷恶魇。而他未成年的儿子,在一次意外中开车撞死了人。为掩盖真相,夫妇俩甚至销毁了车辆,犹不料一场意外被舞女用手机拍下,从而留下了要挟的把柄。
他们作出选择,将儿子送出国,希望他能够逃离是非之地,去往那个可以让他天赋得以发挥的地方。这个孩子,原本是个钢琴奇才,他有望在国外站上更高的舞台。然而终究抵不过家庭与血脉的呼唤,孩子还是决定回来自首。一家人的重逢,却是在泪水和悔恨中。
在这个故事中,伦理与法律的冲突令人深思。正如影片所言,法律的目的在于预期管理。但法律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些人生值得被赦免,哪些生命价值更高。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生命和生命也应当平等。
然而这个社会,总是有层次和界限,有的生命看似光鲜,却不得不为邪恶的利益让步;有的人生原本朴素无华,却承载了家族所有的希望和未来。这对夫妻,他们的选择错在哪里?是在于他们没有辨清法律与道德的界限,还是因为他们过于执拗于家庭成员的未来?
这部电影让我们不禁反思,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是复杂的人性和责任的重担。在悲剧面前,我们是否仍能坦然地说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否我们的社会,早已把金钱和地位放在了生命价值之上,而忘记了那些简单的、质朴的道德真谛?这个问题,如同一口无法填平的深渊,让人凝视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