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童年记忆里,我们或许都会碰触那层薄薄的世界表皮,透过它模糊地看到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残忍。电影《老狐狸》就是这样一部作品,通过11岁男孩廖界的视角,触摸那些不可触及的社会真相,揭示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努力过正直生活的家庭与金钱权势交织下的不平等和生存抉择。
台湾的90年代,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民炒股的浪潮中,廖界和他的父亲廖泰来生活在一个简陋的小家中。与旁人眼中的贫困不同,廖家处处充满了生活智慧和亲情的温度。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廖界意外踏进了豪门大宅,第一次感受到了现实世界的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电影着重描绘了廖父子和这个社会的不同人物。廖泰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信仰的打工族。他守护着儿子,也守护着自己内心中的善良和信念。而当谢老板——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代表着社会上的“高玩者”出现时,他的出现给了廖界另一种可能:讲述了一个眼界大得惊人的生活法则,利用信息差、社会联系建立自己的权力高塔。
谢老板试图将廖界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给他展示了如何利用社会规则来获取个人的成功和满足。这显然是一种引诱,想让廖界放弃内心的纯洁,投身于强者的丛林法则中。然而,随着剧情进展,观众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无论廖界身处怎样的诱惑之中,他与生俱来的善良与对父亲的理解在悄悄影响着他的选择。
影片在情节上突然的剧变,使观众在结束时惊讶于廖界竟然没有成为另一个谢老板,而是将谢老板的教诲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感,用自身职业的能力去维护弱小的公正视角。这让观众不禁思考,即使在充满诱惑和不平等的社会里,依然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正直,如导演萧雅全所说,生命中的许多必然之外,剩下的少数不必然,才是真正感动人心的。
电影《老狐狸》以其深入浅出、动人心魄的故事和脉络清晰的剧情设计,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广泛好评,并在当年的电影节中斩获多项大奖。在那个金钱面前人性扭曲的年代,它以极具象征和隐喻的双面镜展现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成了一部经典而深刻的都市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