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大喜的日子,为何范闲会眉头紧锁,为何观众会高兴不起来?
范闲与婉儿的大婚作为《庆余年2》的名场面之一,本应充满喜气洋洋的氛围,然而实际呈现的场面却让人感到无比沉重和失望。
对于观众而言,这苦等5年的大婚,不值得锣鼓喧天,八抬大轿迎亲的大场面吗?对于庆国而言,如此重要的国事,不值得全国同庆,百官与高朋满座吗?对于范闲和婉儿而言,如此人生大事,不值得张灯结彩,锦衣华袖,喜庆祥和吗?结果呢?名场面竟然被拍成了“冥场面”!
三天时间准备太仓促,无法宴请百官这个可以理解,为了习俗选在晚上结婚也无可厚非,但婚礼不能办得如此简陋且缺乏喜庆。夜晚的京都不热闹吗?通向范府的长街不能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吗?绚烂的烟火、喜庆的爆竹不能安排吗?
迎亲送亲的热闹景象不难拍吧?小范诗仙和美若天仙的郡主大婚,文人骚客和百姓们难道不想凑热闹,不想一睹诗仙的真容?国家的如此喜事,民众不该欢天喜地挤在街头想一睹郡主的婚仪吗?
然而,范府门外却冷冷清清,人流稀稀,画面昏暗,音乐毫无喜庆感,整个婚宴充满了压抑,仿佛是在举办追悼会。所谓的家宴也只有几个皇子参加,堂堂郡主的大婚,宫里的嫔妃和太后一个没来,范闲的亲朋好友一个也没有上桌,老仆五竹、费介、王启年一家、邓子越、言冰云、高达、滕子京母子,甚至照顾范闲的奶奶都没有出席。
如此草率和冷清的大婚场面让人不禁觉得失望,观众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然而,真正让范闲眉头紧锁的原因,是庆帝赐下的那块“百年好合”的匾额。
对于旁人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祝福,但对于知晓内情的范闲而言,这块匾额却是庆帝的一种警示与威胁。这四个字与林相在离世前给范闲的祝福一样,如今庆帝又赐下这个匾,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暗示。林相的“百年好合”是他告老还乡的心愿,而范闲和婉儿的婚姻在庆帝的掌控下,其实是一笔政治交易。庆帝在乎的是用婚姻来加强对范闲的控制,当他高兴时,就让他们“百年好合”;不高兴时,也可随时让他们分离。
第一季中范闲在庆庙与婉儿一见钟情,原来都是庆帝的安排。婚后的范闲软肋更加明显地抓在庆帝手里,这种被控制和被交易的滋味让范闲倍感窒息。庆帝就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冰川,时时压在众人头顶,让人难以抗衡。
想到背后庆帝的掌控,范闲心情沉重,眉头紧锁。明明是大喜之事,却掺杂了太多算计,观众看得心疼范闲,泪眼模糊,并非因为感动,而是为他充满顾虑的人生大事而心疼。
或许,这一切都是为范闲第三季谋反弑父埋下的伏笔。观众们对这样一场婚礼的呈现感到过犹不及,充满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