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国产电影《抓娃娃》热度居高不下,成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影片由沈腾与玛丽主演,导演是闫非和彭大魔,曾联合拍摄《西虹市首富》。豆瓣评分7.5,影片时长133分钟,推荐指数为三颗星。疏不知其笑点频出,背后还有思考空间。
沈腾与玛丽此前合作的《夏洛特烦恼》和《西虹市首富》早已赢得观众的喜爱,奠定了沈腾在国产喜剧中的金字招牌地位。《抓娃娃》作为他们时隔六年的再度合作,光是演员阵容就预示着影片的高水准。故事讲述了一位巨富马成钢(沈腾饰)如何通过极端手段培养继承人的历程。
马成钢为了培养儿子马继业,从以往失败的教育经验中吸取教训,选择了与普通富人家庭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穷养。在他的计划中,全家移居到贫民区,穿着简陋,生活极尽节俭,力求为儿子打造一个历尽坎坷的生活环境。为了让这种生活更加逼真,他雇佣了众多专家扮演邻居和亲人,营造一个充满苦难的教育场景。
全片最大的笑点在于角色的反差。表面上马成钢一家过的是贫苦日子,实际上他们挥霍无度。马成钢和春兰(玛丽饰)出行坐礼宾车,佩戴高级腕表,但在孩子面前却要装作生活艰难。儿子马继业对此一无所知,学校和老师也都被骗,还为其请来了企业家资助。然而,当企业家造访马家,发现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时,无不感到惊讶。而马成钢则用一段故作深沉的发言掩饰:“我们这个宁静而质朴的生活,是一种选择,我不希望被打搅。”
然而,假戏终究难演成真。马继业逐渐发现“病重”的奶奶不仅健康,还能打篮球。这让马成钢不得不安排一场葬礼,谁知奶奶竟然“诈尸”,暴露了整个骗局。影片从这一系列搞笑场景中,深刻探讨了家长在“望子成龙”过程中对孩子天性的抹杀。马继业得知真相后,选择了走出父母布下的“楚门的世界”,而马成钢面对失败,也许又会再练一个“新号”。
《抓娃娃》在搞笑之余,更引发观众对计划式教育的思考。影片用讥讽的方式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卷孩子”、“鸡娃”等现象。马成钢的教育方式虽极端,却映射出部分家长过度干预孩子成长的方式。影片作为喜剧,不仅成功地娱乐观众,也作为对现实教育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总的来说,《抓娃娃》是一部既有笑点又富思想的喜剧片,透过戏谑的镜头,观众也能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对此感兴趣的观众,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