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电影市场原本颇为平淡,但一部名为《抓娃娃》的影片突然掀起了观影热潮。电影在首映前三天进行了点映,其正式上映仅一天票房就突破了6亿元大关,相当于四部《神偷奶爸4》的成绩。豆瓣评分也达到7.5分,表现相当不俗。这不仅使女主演马丽成为中国首位累计票房超越200亿的女演员,也为整部影片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从首映第一天的观影体验来看,观众的反应十分热烈,笑声和泪点交替,甚至有观众因开心鼓掌。沈腾和马丽这对组合,继2015年的喜剧经典《夏洛特烦恼》后,再度携手推出新作《抓娃娃》,十年磨一剑,到底带来了哪些新奇之处,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本文将对此详加探讨。
在《抓娃娃》中,沈腾饰演的马成钢,是《西虹市首富》人设的延续,成为了一个超级富翁,但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未享受豪华生活,反而选择穷养孩子。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小儿子马继业,使其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影片的前后部分分别以马继业的儿童和少年时期为主线,到高考时达到情节的高潮。
一方面,作为喜剧片,《抓娃娃》有着极为丰富的笑点。大富翁马成钢和妻子春兰的“穷人”生活处处诙谐搞笑。他们在小小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大型情景模拟教育营,从书店店主到外国人,全邻居变成了教育NPC:有教数奥数的,有练英语口语的,有塑造阅读习惯的,各式各样的培养方式让人捧腹大笑。
另一方面,影片也不乏深刻的教育话题。马成钢甚至假扮教育专家和病重奶奶,以此全方位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知识。然而,这种用心良苦的教育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培育财商的过程中,马继业虽精打细算家庭开销,但最终还是没抵挡住游戏的诱惑,用钱买了平板电脑。这一情节不仅引人发笑,也让观众深思家庭教育的矛盾所在。
影片的后半部分侧重于马继业成长中的矛盾与冲突。当他发现父母为他安排的“成长轨迹”充满了谎言和操纵时,情节达到高潮。他佯装被绑架,进而揭示出这个教育计划的真相。这个情节展示了孩子成长中的挣扎和父母在教育中的误区,戏份充满戏剧张力。
然而,《抓娃娃》在表现这些深刻主题时,有时因太多的喜剧情节而弱化了情感深度。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核心话题上,影片的欢笑元素时常掩盖了真实的情感表达。例如,马成钢为了自家所谓的“未来接班人计划”而对孩子脚上抹麻药,以此剥夺孩子跑步的机会,虽然情景生动幽默,但未能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矛盾。
最终,电影以马继业通过自我探索实现梦想而告终,尽管过程充满曲折和反抗,但其结局显得草率。电影在高考时的高潮过后,马继业考入心仪大学,但童年阴影依旧存在。这种结尾虽带有一定的反讽意味,却无法让人完全释怀。
尽管如此,凭借沈腾和马丽的默契组合,《抓娃娃》无疑是暑期档的一大亮点。其票房预测已达到37亿,有望继续冲击更高的记录。观众朋友们,看完这部片子有何感想?不妨在评论区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