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新片《解密》曾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八月份国产电影市场的救世主。然而,随着影片的点映和正式上映,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却在观众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口碑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在电影市场中,常听到一句话:“观众永远是对的。”当观众喜欢一部电影,他们会通过购票来表达支持。比如《战狼2》和《你好,李焕英》等影片取得了超过50亿的高票房,这是观众认可的结果。然而,这种观点只能在电影市场层面上成立,无法用来衡量电影的品质。即使是《小时代》这类影片也能取得高票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优秀的电影。
所谓“观众永远是对的”,实际上是指观众很少会误判电影的受欢迎程度。烂片也能取得高票房,而好片可能会票房不佳。电影的市场表现更多是观众喜好的反映,跟品质并不完全成正比。电影有其特定的受众,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一千个观众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
《解密》的拍摄与制作水准在行业内被誉为高质量,不论是电影工业、制作水准、声音、画面、表演还是美术,都符合优秀电影的标准。然而,即便如此,《解密》的这种好并不一定能被每个观众接受。观众的标准与行业标准有很大差异,这也是影片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解密》被认为是华语电影的扛鼎之作,有望冲击国际奖项,具有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它却遭遇了观众的狠批,有人认为影片拖沓冗长,中途退场的现象也不少。这两种评价都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刻意捧杀或抹黑,这正是《解密》口碑割裂的地方。
截至目前,《解密》的票房刚刚突破2亿,预计最终票房可能落在5亿左右。这一数字显然未达到预期,但在当前的观众素养和整体观影氛围下,这个数字也是市场反复调试后的客观结果。许多人对此感到唏嘘,认为这样的国产突破之作仅取得这样的成绩,未免让人感到遗憾。
不同意见也指出,《解密》并非无懈可击,观众也并非没有判断力。电影市场充满竞争和压力,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可能直接影响导演的职业生涯。市场成功与艺术成就通常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能在一个维度上取得成功已是不易,跳出舒适区冒险制作艺术电影并非易事。
对于陈思诚来说,《唐人街探案》系列和他监制的《误杀》系列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他希望打造一部“能够留下来”的《解密》。然而,影片被批评有过多的致敬元素,让观众感到缺乏原创性。此外,影片的多重类型融合导致观众觉得风格杂乱,影响了观影体验。
《解密》尝试了不同于传统国产片的风格及节奏,形成了独特的观影体验,却也因此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适,甚至中途离场。然而,也有观众对这种新颖的元素感到满意,这种分歧是影片口碑两极化的原因之一。
最后,影片的彩蛋部分受到广泛批评,这一创作尝试被认为影响了观众的整体观感,进一步导致口碑与票房受损。尽管《解密》在工业化层面取得了成功,但在观众评价和市场表现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