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打开任何一个短视频平台,刷到的视频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关于《黑神话悟空》的。这款游戏因为其出色的画面和场景设计赢得了无数玩家的赞叹,甚至连我这个没时间亲身体验的人,都被其展示的中国古建筑美得挪不开眼。
不过,正当大家沉浸在《黑神话悟空》构建的唯美世界里时,胡玫导演筹备了18年的最新电影版《红楼梦》也悄然踏上了暑期档的电影院。然而,与《黑神话悟空》获得的好评如潮截然不同,新版《红楼梦》则因其糟糕的口碑引发观众的热议与不满。
我们的小伙伴怀着满满的期待特意去电影院观影,结果却发现从剧情到场景再到演员的表现都与预期相差甚远。细究之下才发现,影片主打“青春活力”牌,定位为00后、10后观众群体的现代化青春版《红楼梦》。
为了更好地呈现青春气息,影片选用了与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年龄相仿的小演员,以期吸引年轻观众入场。然而,这些努力却未能挽回观众的心。不少人甚至呼吁:“赶紧停止这场闹剧吧”、“不要误导小学生”。
实际上,《红楼梦》的改编本就十分困难。它不同于《西游记》的奇幻有趣,也不像《水浒传》那样充满英雄义气,甚至没有《三国演义》里的智慧与谋略。这部小说文字艰涩,人物繁多,情节复杂,虽然其教育价值和文学深度让它无可替代,但阅读原著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著名儿童文学家林文宝曾指出,古典名著并非直接写给孩子看的,需要做周密的导读准备,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因此,引导孩子理解《红楼梦》不仅仅是选择适合他们的版本,更需补充背景知识,并通过名著导读来激发阅读兴趣,以逐步深入,避免一开始就被劝退。
相比之下,我认为央视特别制作的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更适合给孩子们观看。纪录片一共6集,每集50分钟,配以古风动画、真人情景演绎和专家解读,大大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孩子们能轻松进入《红楼梦》的世界。
纪录片不仅对原著情节进行细致剖析,更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曹雪芹是谁?”通过了解曹雪芹的生平,观众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部鸿篇巨制的背景。曹雪芹自身经历的跌宕起伏、家道的兴衰荣辱和其敏锐的洞察力,都在《红楼梦》的人物和情节中得以反映。正因为有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红楼梦》才能成为那样一部举世瞩目的文学经典。
《红楼梦》另一个难点是庞杂的人物谱系,全书有近千人,其中提及有名字的就有五百多人。纪录片智慧地选取了宝玉、黛玉、香菱、晴雯、探春和凤姐这些经典人物,借此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故事结构的复杂性。每一人物都被赋予丰富的内涵,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使得《红楼梦》的世界更加立体生动。
除此之外,纪录片还深入探讨了小说中的服饰、饮食等日常生活细节。这些精美的服饰、讲究的饮食,不仅展示了封建贵族生活的奢华,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与风尚。
通过这样的解读与展示,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欣赏《红楼梦》的多层次魅力,同时也为他们进入原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无论是通过电影、动画、纪录片还是各类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版本,最终的目标都是让读者感兴趣,从而走进原著,感受这部伟大作品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