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城市中,随着人口增长和道路拥堵问题的日益严峻,探索新型的交通方式成为人类共同的课题和梦想。从科幻电影中跃入现实,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出现,被视作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大突破。我国近日成功测试两吨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将我国带入全球空中交通技术的第一方阵。
上海一家航空科技公司率先在国内研发设计的M1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长10米、高3米、翼展达到15米,重量为2吨。这款无人驾驶航空器拥有250公里的设计航程和每小时200公里的巡航速度,最大可载重500公斤,足以容纳5名乘客。它不仅无需跑道,能实现垂直起降,还因为采用电力驱动,具备低噪音和零碳排放的优点。
今年3月,M1首架机宣告下线,经过数月的测试,终于在10月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在空中出租车行业的重大进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它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代表,吸引了无数目光,并获得了一系列意向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制作过程中,展现出材料、技术的超前性。M1的超轻碳纤维“外衣”,使得整个装配过程仅需要2至3人就能轻松完成。在机体结构中,碳纤维的应用重量占比高达80%,其厚度精确地控制在0.1毫米至0.2毫米,保证飞机结构的同时,也极大减轻了重量。
在总装环节,这些航空器拥有数以千计的复杂线路,类似于机体内的“血管”与“神经”。科研工作者不仅要规避飞行过程中的高磁辐射,还要在有限空间内部署这些复杂线路,保障安全的同时,得以轻量化设计。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动力系统由电池、电机、电控组成,成为飞行器的“心脏”。我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积了大量技术储备,从而也为eVTOL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而被誉为“大脑”的飞控系统,更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结晶,可实现无人驾驶,甚至实现一人多机操作。
随着eVTOL项目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外对于未来低空立体交通网络充满期待。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许东松对此表示,无论是eVTOL还是无人机领域,我国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如今,我国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已经迎来新的里程碑,未来的城市交通方式即将因此而改变,我们有理由期待空中搭乘的新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