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诺克领域,战术策略同样是制胜的关键。当提起战术大师,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希金斯和塞尔比这两位能够排进前三的球员。他们的智慧对决,总是能够引来业界和观众的极大兴趣和讨论。然而,两位战术大师在风格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一桩让人啧啧称奇的事件就是塞尔比的“6分钟13秒考局”,这一事件甚至成为了其职业生涯中的别样标签。
在那场引人瞩目的比赛中,塞尔比面对看似并不复杂的棋局,竟然沉思了足足6分钟13秒。这一时长不仅打破了世界斯诺克巡回赛的记录,更被冠上了塞尔比个人生涯的“最大污点”。赛后的采访中,希金斯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他调侃地说塞尔比当时一定是“脑子浆糊了”。这一点睛之笔,既映射了希金斯幽默的个性,也在人们间激起了更热烈的讨论。
事实上,即便是因战术需要而考虑较长时间的球员,塞尔比这一“出神入化”的长考也无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些不适。甚至有评论将这一长考与奥沙利文创造的最快147分瞬间击破记录相提并论,讽刺地表示奥沙利文可能在等塞尔比打完这一杆时都能休息好一会儿。
比赛结束后,虽然塞尔比凭借这桩“史诗级长考”在当局中占到了便宜,但最终仍然被希金斯以绝地逢生的冷静与精准击败,从而无缘下一轮。希金斯的胜利,无疑是对塞尔比长考战术的最有力回答。
尽管过去斯诺克赛事对于球员考虑时间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塞尔比6分钟13秒的记录成为了一个警示。斯诺克的管理架构认识到,为保证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性,必须对球员的考虑时间设立限制。因此,出台了限制故意耗时的各项措施。塞尔比不仅成为了改变斯诺克规则的关键人物,也成为第一个因耗时过长而接到裁判警告的球员,这无疑让他在斯诺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在塞尔比的6分钟13秒事件之后,故意长考的行为得到了遏制,斯诺克的规则也随之逐渐完善。虽然塞尔比被载入史册,但这一长考记录恐怕也将成为他个人职业史上的焦点事件,这个有些许耻辱的“最长考虑时间记录”也将长久地被记住。从此以后,斯诺克的比赛将更加注重战术的合理运用与时间的合规管理,成为一项更为活力四射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