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BA常规赛第21轮的激战中,上海男篮以120-124微弱差距不敌广厦男篮。这场比赛中,广厦球员孙铭徽凭借强烈的突破和出色的助攻让观众记忆犹新。相比之下,引来众人瞩目的上海男篮的三名控卫罗汉琛、袁堂文和李添荣却未能收获任何得分,成为全场焦点。
作为主控卫,罗汉琛自深圳梯队成长起来并代表上海队多年。但在比赛中,他无法展现出与顶级队伍主控卫相当的竞争力,无论是在得分还是防守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袁堂文,这位新赛季第二次代表上海队的球员,虽拥有良好的传球意识和近距离创造机会的能力,但其投射能力欠佳以及身高劣势使得他难以在CBA联赛中占据主控的位置。至于更倾向于打二号位的李添荣,在场上的首选通常是结束球权,但得分效率却并不理想。
这些后卫在球队中的地位并非普通,几乎每一位都是高薪签约的球员。然而,在与孙铭徽的对决中明显处于下风,这使得上海男篮的后场在轮换时间段几乎无法与前八的球队匹敌。主控位置的缺失成为了球队的一个突出问题,引以为傲的外援布莱德索也因外援规则而无法常驻赛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男篮在21-22赛季曾有机会签下国家队级别的主控赵睿。在与广东队长达数月的谈判中,双方几乎达成交易协议,但因为上海队不愿意用李添荣和戴昊作为交易筹码,而广东队又不接受纯现金交易而告终。现在回头来看,当初错过赵睿的决定使得上海队缺少了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后卫,反观戴昊在替补席上挣扎,李添荣并未实现质的飞跃。
在当前CBA联盟中,国家队级别的本土球员对比赛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有了他们,外援便可在必要时刻补足短板。然而,除了表现稳健的王哲林外,上海队大量引进的本土球员中,诸如李根、可兰白克并未达到预期。任俊威、闫鹏飞等人也同样没能满足球迷们的期待。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机遇和决策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上海男篮的后场问题亟待解决,而管理层也许需要更深层次的反思,为球队寻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担任主控并带领球队走得更远的核心球员。